《化纖與紡織技術》雜志 月刊 省級紡織類學術期刊
《化纖與紡織技術》以促進學術和信息交流,為科研與生產服務為宗旨,主要報道國內外化學纖維、紡織、印染、服裝、非織造布等行業的科研成果、生產實踐、技術革新、設備改造、經營管理、行業發展動向等方面的內容。本刊實用性較強,可供廣大從事化纖、紡織、印染、服裝、非織造布等行業的生產、科研、教學及管理的領導、科技人員、院校師生、技術工人閱讀參考。
基本信息
刊名:化纖與紡織技術
英文名:Chemical Fiber & Textile Technology
曾用刊名:廣東化纖技術通訊;廣東化纖
主辦單位:廣東省化學纖維研究所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672-500X
CN:44-1574/TS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創刊時間:1972
《化纖與紡織技術》影響因子
(2022)復合影響因子:0.623
(2022)綜合影響因子:0.583
《化纖與紡織技術》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22)
《化纖與紡織技術》主要欄目
產業前沿、材料工程、工藝技術、生產管理、裝備器械、服裝服飾、創意設計、紡織人才等
《化纖與紡織技術》錄用文章題目
產業前沿
新形勢下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1)馬天惠
材料工程
橡膠納米復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進展(4)饒治;楊宇婷;劉平麗
改性柞蠶絲織物的生態染色性能研究(7)嚴曉慧
紡織纖維的燃燒特性及防火技術探討(10)邱倫;樓珊珊
廣西甘漿紙介入纖維旅游工藝品形態塑造研究(13)孫遠志;王錦橋
等截面風機葉片纖維體積分數及其振動性能研究(16)龍天瑜;邱莉;陳曉東;南延民
陽離子淀粉-海藻酸鈉協同在純棉漿紗中的應用(19)喻永青
紡織材料纖維中的化學成分分析實驗研究(22)黃龍飛
賽絡集聚紡紗布面“蟲仔”改善措施(25)陸世麟;陳紀玲
石墨烯/硅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分析(27)李向軍
高壓下Be-S化合物結構和物性理論研究(30)莊全;李東勇;林建華;李相揚
電解質GDC復合碳酸鹽的電化學性能研究(33)孫翠翠;柴源;張彥磊;袁曦
魯米諾雙色熒光應用研究(36)邢浪漫;李珂;廖思嵐;李偉偉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耐水性能研究(39)陳芳芳;陳輝
超凈材料在工業煙塵過濾的應用(42)李彪
工藝技術
硝基苯液相加氫制苯胺的生產工藝優化(45)胡永紅
基于本質安全的工藝設計方法研究(48)張俠挺;陳曉珍
風選與光選結合除雜模式在打葉復烤線的應用(51)鄧輝;文靖
基于紅外光譜技術的紡織品檢測應用(54)許兵
廢水處理中的臭氣治理技術(57)蘇艷敏
智能化技術在電氣自動控制工程中的應用(60)董宗哲
TouchDesigner在數字視覺藝術中的創新應用(63)金伊哲
數字媒體藝術在服裝虛擬展示設計中的運用(66)安軍
三維掃描技術在環境設計中逆向建模的應用(69)徐明聰;高子期
專題:傳承傳統織造技藝
桃源刺繡非遺的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研究(72)宋廷菊
瑤族盤瓠圖騰在服裝中的數字化應用傳播(75)李瑞云;馬紅
廣繡地域性文化因子的提取與應用研究(78)張曉璞;蔡佩;劉佳
漢語言視閾下的絲織技藝及當代價值體現(85)周慧;錢斌
生產管理
大數據背景下服裝企業財務共享模式建設策略研究(89)田曉春
體驗經濟下的定制服裝模式(92)葛青青
我國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標準性能要求分析及國標修訂建議(95)朱銳鈿;吳波偉;劉德琳;雷李娜;關國紅
“互聯網+”時代下的服裝設計管理模式研究(98)龍賽蘭
化工企業投資風險管理及評估研究(101)成佳寧
高?;瘜W實驗室廢水污染防治研究(104)朱衛華
石油化工企業消防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策略(107)宗魁;鐵廣銳
裝備器械
動態維修方式在紡織機械維修管理中的作用(110)陸靜平
CDE6140A機床主軸的結構優化(113)賈永龍
服裝服飾
從唐墓壁畫看唐代侍女服飾的演變(116)顧凡;袁燕
符號學視角下現代旗袍的再設計融合應用探析(119)趙丹雯
20世紀90年代時尚設計中的痛苦表達(122)徐文茜
現代服裝與扎染藝術的融合創新(125)石瑋琦
通道侗錦藝術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128)遲曉麗
“新女性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表現和應用探析(131)蔡偉圖
傳統民間美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134)葛唱
卡通形象在童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137)張紅
敦煌壁畫色彩在現代服裝作品中的運用分析(140)隆若星
西安地區漢代俗舞服飾研究(143)胡錦華;劉冰冰
儺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146)郭琦
徽標在服裝中的設計與應用(149)趙曼鈞;田寶華
口袋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152)趙彤;田寶華;潘潔瑩
古裝影視劇中服飾設計對人物角色塑造的作用探析(155)盛敏欣
創意設計
紋樣設計在紡織品開發中的應用(158)張婉
以鴛鴦蓮瓣紋金碗紋樣為靈感來源的文創設計研究(161)許海燕;王堅
可愛文化背景下馬王堆漆器紋樣文創設計(164)童美芳;林海燕
回鶻元寶冠造型藝術分析(167)陳汝嘉
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安順地戲面具產業開發策略研究(170)黃青
但丁美學視角下傳統文化與文創設計的創新結合分析(173)尤博浩;李渭濤
交互界面設計中的情感化因素研究(176)汪麗蘭
平面設計中的三維視覺形態表現手法分析(179)李崢;李永輪
設計美學在家紡設計中的應用分析(182)周玉蓉
新媒體環境下電商服裝界面動態字體設計研究(185)陳靈芝
新媒體時代廣告攝影在國產品牌傳播中的應用分析——以七匹狼男裝為例(188)羅藝漫
唐代聯珠對龍紋的圖案構成研究(191)楊顏寧;劉大瑋;谷雨珊;王永進
魯東南割絨納繡圖案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探析(194)馬德東
漢唐民間絲織業發展的歷史梳理(198)張傳壽
從設計史的角度談大匠精神——以漢代青銅器為例(201)魏倩
紡織人才
基于“雙賽融通”的民族服飾芙蓉工匠培養實踐研究(204)李潔;劉怡
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傳承“工匠精神”的探討及實踐(207)劉小艷
校企共育模式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研究——以新疆地區高職院?,F代紡織技術專業為例(210)惠晶
基于“四主體一聯合”的紡織機械特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213)金守峰;張守京;唐文斌;馮濤;劉霞;郭飛飛
絲綢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的探索(216)叢文新
“雙碳”目標融入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219)李靜
第二課堂項目化教學的文化傳承實踐——以譚展鵬-黃敏健廣繡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例(222)吳穎露;臧國超
高職院校服裝立體裁剪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225)李莉;葉子
“崗課賽證”模式下中職服裝工藝課程項目式教學模式探索——以“旗袍的設計與制作”為例(228)賴勤
新工科背景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路徑與實踐——以新疆理工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例(231)李昆;努爾阿米娜·希爾艾力;劉向東;李嫦敏
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探索(234)趙燕;馬宏錦
文旅融合視域下在地性新文創設計融入課程教學的實踐研究(237)劉金珠;解閔涵
校企雙主體共建共享型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策略——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為例(240)佟菲
“1+X”證書制度下高職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研究(243)許艷青;戴達鵬;魯鋒;楊巍巍;李健峰
邵陽中小學校服現狀及服育教育研究(246)邱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