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寫好的稿件,屢投屢不中,終于在2023年發表出來了!
如標題所見,雖然這篇稿件命途多舛,但還是修成正果了,哈哈哈。經此一役,我琢磨出一個道理:就沒有發表不了的論文!盡管短期內可能沒有編輯認可,但日積月累隨著學術水平的提高、學術語言遣詞造句越來越成熟,之前投不出去的稚嫩稿件修改一番后,可能就會變成香餑餑。
看看大家的發表經歷,也沒什么不一樣,羨慕別人中稿時,可能他也歷經過好幾次的拒稿。 看到編輯平等地拒絕每一篇稿件,心情是不是好多了? 很多研究生投一次稿,被期刊拒絕之后就會放棄。他們不知道一些老練的學者的論文在被采納之前一般會將文章提交給幾個不同的出版社(有先后順序,而不是同一時間,同一時間投稿會讓你陷入麻煩)。只要提交一篇文章,就要做好文章被拒后要再提交給哪本期刊的打算。這可以減輕論文被拒后的傷心,然后可以制訂好備用計劃。 Plan A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被拒稿后不要盲目悲觀,看期刊是否提供拒稿意見,如果有意見的話,分析審稿人的意見有沒有道理,找出文章被拒的根本原因,根據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改完之后選擇與文章領域相近、發表過類似主題的刊物上投稿。 Plan B 東邊不亮西邊亮 如果期刊沒提供詳細拒稿意見,只高冷地回復"不適合在我刊發表""未能達到我刊發表要求",說明這類期刊對稿件質量要求很高,不缺來稿,那么你把期刊的標準降低,投稿低檔次的刊物。國內期刊為例:C刊拒稿,投稿北核,北核再拒稿,投稿普刊,普刊中也有潛力股,值得一投!國際期刊就以分區來降低檔次。 Plan C 不拋棄不放棄 不要被擊垮,保持信心,日積月累提升自己的水平。多讀,讀科研文獻,學習他們的寫作"套路",語言風格,尋找選題;多改多寫,如果要提高論文的寫作水平,就需要"高手"(導師、同事、大牛)幫你修改指導。自己看自己寫的文章時,要帶著批判的眼光,不遺余力地挑毛病,自己把錯誤都挑出來,讓審稿人無路可走。 拒稿的滋味誰都不想體驗,但怕什么來什么,作者能做的就是投稿前反復打磨、錘煉,提高論文質量,投稿時保持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