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雜志 雙月刊 省級文學類期刊
基本信息
刊名:天南
英文名:Chutzpah
主辦單位: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出版周期:雙月
ISSN:1004-6399
CN:44-1181/I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郵發代號:510631
創刊時間:1982
《天南》主要欄目
理論研究與創新探索、非遺傳承與創新、校園文化、鄉村振興等
《天南》錄用文章題目
理論研究與創新探索
土家族哭嫁歌中隱含的道德文化內涵研究 張麗娜; 5-7
中國傳統紋樣與其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賈智存; 8-10
廣州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狀況 梁伙權; 11-12
貴霜錢幣上的奧紹圖像研究 顧立晟; 13-15
非遺視域下贛派民居裝飾藝術中哲學思想的研究 劉沫;張綠水;陳漢杰;劉青; 16-18+21
“歸隱·初心”民宿空間設計 許雅婷;吳長志;王鵬飛; 19-21
基于景觀“基因圖譜”視角下的珠江三角洲沙田景觀格局研究 歐陽麗萍;陳恩恩; 22-24
系統論視角下秦腔老生表演藝術研究 馬西峰; 25-27
剪紙藝術在現代生活視域中的應用探析 陳玉波;鄭芳琴;王宛春;李惠; 28-30
花垣趕秋節“綹巾舞”的形態隱喻 何雅麗; 31-34
教育職能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體現 張妍;吳江; 35-38
傳統繪畫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江雪; 39-41
論新時代學術出版的文化使命 孫璐; 42-43+118
非遺傳承與創新
論蓮花打錫工藝在現代文創產品中的創新與應用 吳俊之; 45-47+51
脫胎夾纻技藝在漆塑中的創新實踐研究 漆俊將; 48-51
湘西傳統苗繡紋樣的創新與應用 楊璇;劉祺; 52-55
非遺核心下蘇南泥塑IP的跨界創新研究——以惠山泥人為例 景蕾蕾; 56-59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設計的融合 吳梅慧; 60-62
非遺視域下金陵刻經邁向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發展 殷蓉; 63-65
新媒介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路徑研究——以宜賓市為例 王海明;郭莉; 66-68
收藏與投資助推在地非遺傳承——以閩南講古為例 馬云珍;申寧寧; 69-71
堅持新發展理念,用情用心用力發展非遺產業——論延平茶洋窯瓷產業發展 楊忠; 72-74
彰顯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城市——基于江西地區非遺舞蹈群文創作研究 陳莉君; 75-77
校園文化
非遺思政元素融入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的美育邏輯與實施路徑——以課程“招貼設計”為例 金心亦;段筆耕; 79-81+85
非遺傳承創新之于大學的美育價值與實現路徑研究綜述 黃琴; 82-85
自媒體視域下地方非遺項目的校企融合路徑研究——以無錫留青竹刻為例 繆同強; 86-88
秦腔文遺,遞傳古韻——傳承地方非遺視角下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研究 許婷; 89-91+94
基于非物質文化傳承的黎族民間故事教育價值探索 馬秋鳳; 92-94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甘肅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提升路徑研究 王廣亨; 96-98
淺談喀左縣蒙古族民俗文化——以南公營子鎮為例 張琳林; 99-101
鄉土文化視角下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傳承——以駱越祖母王祭祀大典為例 韋仲謀;韓稷星;曾源宇;楊奎; 102-104
鄉村景觀設計中鄉土元素的運用研究 任黃玨;郭燕沫; 105-107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土文學的價值探究——以閻連科的鄉土小說為切入點 楊朝宇;侯曉婷; 108-110
國內外空間句法在傳統村落中的運用及未來發展展望 王溪曼;劉子川; 111-113+122
教學研究與作品選登
BOPPPS模式在高校音樂鑒賞課程中的教學初探 徐唯洪; 115-118
基于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引入職業院校美育教學研究 蔣延華; 119-122
“大思政”背景下以非遺項目為內容的高校美育教學研究 王曄; 123-125
跨學科背景下非遺音樂鑒賞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仇皓; 126-128
融媒體語境下常州留青竹刻高職校傳承與創新探究 顧奕佳; 129-131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非遺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張旋; 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