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教材建設初探
隨著我國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全面提升,國家和社會對于藝術類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與時俱進,實現與社會需求的高度匹配。在此情況下,藝術類專業的教材作為向學生傳輸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應僅僅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完善,從而 |
中國舞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分析
中國舞,是一種以有節奏的、經過提煉和組織的身體動作和形式來表現某種思想和情感的藝術。根據美術歷史學家的研究,舞蹈是人類創造的第一門藝術。在人類還沒有使用語言之前,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了大量的勞動和其他的生活實踐,而更具體的說,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生產(狩獵、農耕) |
淺析皮娜·鮑什的動作形態及動作規則的獨特性
出生于殘酷的二戰期間,成長于二戰后荒蕪廢墟的皮娜·鮑什對于舞蹈的發展而言,無疑是有創造性的功績的。在她的作品中,總是充滿著對人性、兩性關系、暴力等的思考,人世和生活充滿著被迫和荒誕,人們尤其是女性,在暴力和強權下永遠是無助的。她對于動作本身的獨特思考也讓她有自身獨特的動作風格 |
淺談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與發展路徑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國家,因此其各民族有著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民族民間舞蹈經過千年的沉淀,伴隨歷史的發展邁入嶄新的階段。時至今日,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變化,隨著國內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明顯增強,國民的審美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對民族民間舞蹈較于之前認同度更高,因此緣 |
樂舞文化語境及傳承發展途徑---以響堂山樂舞浮雕為例
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linowski)提出“文化語境”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社會背景。弗斯(J.R.Fitth)把語境分兩大類:一類是語言因素構成的語境(言辭語境);另一類是非語言因素構成的語境(社會語境)。人類歷史文化是社會語境和言辭語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石窟樂舞文化作為社會語 |
試論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芭蕾舞基訓的結合
在世界舞蹈領域中,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這兩個舞種有著較高的地位,且具有較高的特殊性。從中國古典舞中,能夠看出中國文化含蓄、內斂的特質;而從西方芭蕾舞中,則能夠了解西方文化具有外放性及擴張性??梢哉f,這兩種舞蹈在形態、韻律、肢體線條等多個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同時也具備相似的方面 |
中西方舞蹈美學的差異性研究
中國與西方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也導致舞蹈美學存在差異,這與地方歷史、地域等均有關系,最終導致中西方在舞蹈美學的研究立場上也有差異。中國舞蹈美學頗具內涵,舞蹈美學的研究集中在意境、舞蹈動作方面,在意境和動作中探索一種未知的美感。這與中國傳統思想緊密相關,是隱晦并不直白的藝術表達 |
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探究
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之間不分彼此,相互幫助,互相交流,共同生活,形成了我國遼闊的土地上最為燦爛奪目的文明畫卷。與此同時,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美好的民族習慣和藝術特色,就像百花園中色彩繽紛的鮮艷花朵,各自獨具特色,卻又共同組成了多彩的美麗景象。無論是中國漫長的歷史文明中,還是新中 |
從南通地域文化角度探析當代舞蹈創作發展的路徑方向
1.南通地域文化概述南通位于長江中下游,隸屬于江蘇省的南水北調地帶。它是一個以農業為主業的城市。還是一座頗有美食文化的城市,比如烏石花牛排等等都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同時也有著很多有名小吃例如:鹽湖雞鴨魚肉湯、南通香油酒面醬煙餅等等這些地方特色美食都離不開它,俗話說 |
“沉下去,活起來”——《只此青綠》成功之“人和”因素
從河南衛視以隋代樂舞俑為靈感的舞蹈作品《唐宮夜宴》到嗶哩嗶哩以舞蹈講訴中國故事的綜藝節目《舞千年》,再到“與天地眾人共繪”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上融合有中國歷史文化、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舞蹈作品的頻頻“出圈”,也向眾人傳達了一個觀念:這些以中國歷史文化為背景或題材的舞蹈作品 |
《深山里的女高阿媽》動作的語言性功能特性
在舞蹈作品中舞蹈動作承擔著講述舞蹈情節、情感、渲染氛圍等作用,它與我們生活中“語言”的作用大同小異。在生活中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是語言。各個國家、民族甚至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語匯。語言的表達方式有多種,可概括為人在社會生活中固定的思維狀態下所產生的肢體行為以及從古至今源遠 |
彝族煙盒舞動律元素在舞蹈作品中的運用——以作品《彈彈彈》為例
中華文化五千年來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其中,彝族煙盒舞為我國云南省彝族自治州的傳統舞蹈,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經過學者的長期考察,民族舞蹈最初都體現出宗教情結,彝族煙盒舞也不例外,早期是宗教祭祀等活動中的一 |
記憶,在黑暗中迸發光芒——淺析舞劇《記憶深處》
2014年2月27日,我國將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國家公祭日設立于12月13日,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在2015年將南京大屠殺檔案確立為《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自此這份記憶由13億人擴大至全人類的記憶,烙印在歷史柱上的南京大屠殺印的更加鮮紅。[]南京大屠殺是世界的記憶、國家的記憶、民族 |
傣族舞蹈《滇南映少》中看傣族文化
1.從歷史中看“滇南”有關于傣族出現的具體時間并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最早有關傣族的文獻記載是在《后漢書·地理志》中:“自交趾會稽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薄逗鬂h書·地理志》提到的“越”人的分布在南方淮河流域,經過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包含了很多民族,也包含了傣族人活躍 |
和而不同,芭蕾的“中國化”發展——淺談芭蕾舞劇《花木蘭》
在此篇文章中,將芭蕾的“民族化”稱為“中國化”,是由于芭蕾本身就已經是西方民族化了的產物。芭蕾誕生于意大利,在西方源遠流長近五百年,故其必然有著鮮明的、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文化屬性。人類學家凱阿里伊諾霍牟庫曾在1970年發表了《一個人類學家的視角:芭蕾就是民族舞》一文,其中他談道 |
中國身體韻味與西方民族舞蹈的的對立統一——賞析舞蹈《藍》
伊夫·克萊因創造的“克萊因藍”,被譽為理想之藍,絕對之藍,因太過純凈,以至于很難找到可與之搭配的色彩,搭配恰當便會頻添藝術作品的高級感。由楊威編導,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所表演的現代舞《藍》,以“深藍”為色彩基調,融匯“弗朗門戈”舞姿之韻于現代舞的自由無羈之中,以舞者身體的輾轉騰挪 |
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舞蹈的作用探索
跳舞在中國發展史上已經有著近千年的歷程了,在中國傳統歷史當中舞蹈也備受廣大人民的歡迎,并且發展為多樣化的舞蹈方式,已經成為了人類的一項生活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不但可以鼓勵人們通過跳舞來表達自己的文化思想, 也顯示出人類審美價值從古至今的巨大變化。 舞蹈對人們來說也是一種非常重 |
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創造性思維能夠為藝術創作提供靈感,豐富舞蹈作品的表達形式與內容。創造能力能夠提升舞蹈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為舞蹈藝術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削弱原有的慣性思維,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與實踐有意識地解放天性、挖掘潛能,從而提高自身創造創作的能力。一、舞蹈編導創意性思 |
芭蕾舞劇舞蹈形象的構建技巧與藝術價值探討
芭蕾舞劇是融合了音樂、美術以及舞蹈為一體的戲劇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之后在19世紀末期興盛于俄羅斯,在進入到20世紀之后迅速從俄羅斯擴展到其他許多國家[1]。芭蕾舞劇往往擁有自身鮮明的舞蹈形象,能夠充分展現各個人物形象,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藝術視覺享受。為了更 |
品鑒“袖舞”身法中的審美意蘊與藝術品格
傳統身體文化觀認為,中國的身體文化充滿了對“生命文化”的崇敬,認知自己的身體,進一步挖掘自身身體的感知、運動內涵,是國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沉淀的智慧。[1]水袖在我國是特別典型的民族符號,它是一種能代表中華民族傳統審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樣式之一。其以獨特的氣質和悠久的歷史精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