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論文有望取消嗎?
教師的職稱評定制度在我國已經實施了有30多年了,職稱評定制度原本是為了刺激教師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積極性,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卻逐漸變了味道,讓教師們苦不堪言。那么,職稱論文有望取消嗎?我們今天來一同探討一下
1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取消對研究生、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會上,蔡昉委員呼吁取消對研究生、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他認為,本科生發論文
誤導學生。學生還是要以真正學習基礎課程,打扎實理論和實驗的功底為主,寫論文應該不是他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基本知識還沒有學完的時候。
誤導教師。
誤導了我們的學術刊物。
誤導學術。這樣的文章絲毫不代表學術水平的提高,多少數量也代表不了真實水平。
小編覺得這個提議很有針對性,確實現階段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發的論文不太過關。但是小編的觀點是,本科生發論文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一件事最初都是為解決問題而去的,只不過在以后的發展中,會慢慢顯露它的弊端。
就像職稱論文一樣,最開始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但是越往后,好像就偏離了初衷,反而成了束縛老師的繩子。
即便如此,要取消職稱論文,還將有很長的路要走……
2
論文是教學、科研成果的文字證明。
一個科學家在自己的領域有了新的發現,如果他不發論文,就無法昭示世人,那么,后面的人將繼續他的實驗,發現同樣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科學家的時間成本也是白白浪費了。
同樣的,一個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離不開對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只有不斷鉆研教學,鉆研教法才能與時俱進,適應現在社會對教育的高要求。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論文還是有必要寫的,方便大家交流學習。
有的人可能會說,論文是必須要寫的,但是沒必要和職稱掛鉤吧?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沒有規則限定,你愿意去發論文嗎?很明顯,你不會,所以你為什么要寫呢?再繼續問下去的話,你可能都不會去寫論文了!
中國本就已經在學術領域落后了一大截,如果沒有人產出論文,那么,若干年以后的學術界差的可能就會更多。
3
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取消職稱論文了,那么評職的指標、參考條件是什么呢?
難道是學生評教嗎?還是看學生的學習情況?
拿學生評教來說,通常嚴格的老師在學生眼里的形象都不太完美,這樣評出來的職稱,是否夾雜了更多不可控、不平等的因素?
再者來說,沒有了論文發表的硬指標,是不是就領導說了算呢?今年,讓跟我關系好的老師評高級職稱,明年,取消對我有異議的老師的評職資格。如果真是這樣,想想就覺得很恐怖。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也有類似的擔憂:"如果把(論文)這些硬指標取消了,那是不是就完全成了領導說了算?"
4
我們翻了很多地方的職稱文件,雖然不再強制要求,評教授要發幾篇核心幾篇普刊,但是論文依然是加分項。
如此一來,要評職,還是得發表文章,只不過這次不是強迫你發,而是彈性制的逼你去發文章,兩者從本質上來說,絲毫無差!
《教師報》里有一篇文章直言"評職稱,不能讓論文走開",把論文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一個條件,是對教師的一種鞭策和鼓勵。論文寫作的過程,就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過程;論文的質量與數量,衡量著一名教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水平;一個沒有相應教研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教師,自然不是稱職和優秀的教師。
就我看來,在沒有一個比現有職稱制度更好的為教師區分優劣的方法時,職稱制度是不可能完全取消的。
即便是取消了,在評職的時候,有論文的比沒有論文的通過幾率也會大很多!
目前,教師的職稱制度評定已經在逐步改革過程中,相信有一天,會有一個全新的制度來代替現有的制度。
然而,現在,論文還是要發表的,競爭還是要繼續的。
你們覺得呢?
- 1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小學教師系列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試行)的通知(桂職辦〔2019〕47號)
- 2湖南:關于做好2019年度全省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
- 3關于職稱評審“學科分類”的說明(不懂的老師不妨看看)
- 4關于印發《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師(實驗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試行)》的通知
- 5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系列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的通知(桂職辦〔2019〕38號)
- 6教師職稱論文投稿全攻略
- 7江西:關于做好2019年律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工作的通知
- 8國家會不會取消教師職稱?
- 9發表職稱論文先要搞定這10個小問題
- 10關于印發《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師(實驗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試行)》的通知